其他
忆旧||村里离不开谢大脚,为什么土到极致的《乡村爱情》能播足十五年?
于月仙的老公张学松也对妻子的离世发表了回应。
于月仙所在单位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发了讣告,这是于月仙自从1996年中戏毕业之后就一直工作的地方,迄今已经25年。
于月仙的离去,让《乡爱》粉丝们非常难过。
这部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,已经从第1季播到了第13季,时间跨过了不可思议的15年,而于月仙也刚刚杀青了第14季的拍摄。
谢大脚毫无疑问是象牙山里的灵魂人物。如今,斯人已去,《乡爱》还能不能延续生命?未播出的第14季将成为谢大脚的绝唱,那时,它会带着怎样的情绪和观众见面?
同时,更让我们唏嘘的是,于月仙这位50岁的、算不上多么大红大紫的女演员,在去世时却得到了众位朋友长篇幅的、情深意切的怀念。
这些朋友细数着过往的种种细节,在他们口中,于月仙为人热情善良,对朋友仗义,对家庭负责,对事业热爱。
其中尤以《乡爱13》的导演周英男发布的微博最为细腻、动人。
上滑查看全部
在微博里,周英男细数着于月仙的美好,也说起同事们的痛彻心扉:
半夜12点了,刘流老师又给我打来电话说:“英男呀,我睡不着!我从知道消息开始到现在缓不过来,我血压太高了……”
要聊于月仙,一定绕不开谢大脚,更绕不开《乡村爱情》。
15年来和一个角色耳鬓厮磨,和一个村子里的人共同生活,在某种程度上说,演员和角色早已经达到“形神合一”的状态。
是的,也许你曾经嘲笑过《乡爱》的土,但不得不承认,它的确是中国电视史上必须记录的一部作品,更由于于月仙的突然离世,让这部土味喜剧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。
今天,咱们就伴随着谢大脚一路的美丽与哀愁,再聊聊象牙山里的隐秘往事,用最善意的笑声,送象牙山女神一程……
十五年变化太惊人
《乡村爱情》从2006年拍摄至今,已有十五年。要说这部剧有多么精彩和伟大,也不至于,无非就是讲的一个囤子里的家长里短,无非就那几家人的故事。
它的戏剧手法也是传统手艺,采用自然的表演,展现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,辅之以东北二人转最擅长的笑料包装。
有时候故事太过漫长,导致后面的编剧还经常搞错人名和年龄,出现一些逻辑上的bug。比如赵玉田的妈妈在前几季里叫“王秀美”,咋拍着拍着变成“王美兰”了,但事实上很少有观众注意到这一点,因为大家也都忘了她到底叫啥……
但,如果一部剧拥有了十五年的寿命,那么这一切都会有着不同的意义。
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,《乡村爱情》第一季其实和后面的12季关系不大,和赵本山也没有多少关系。
《乡村爱情》第一季起点非常之高,当年它的片头是彭珮云题字,彭当年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前全国妇联主席。
监制里也写着彭珮云的名字,此外还有“王夫棠”,而这个王夫棠是当年在《西游记》里扮演牛魔王,另外摄影王崇秋是《西游记》导演杨洁的丈夫。
王夫棠在1992年离休后,于1993年创建了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。这部《乡村爱情》就是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主要投资拍摄的。
第一季制作精良,主题也相当正能量,围绕着大学生谢永强和象牙山的好青年王小蒙的爱情展开,写出了农村年轻人的积极向上新面貌。
当年在央视一套播出,可没想到一部偏主旋律的电视剧却收视率极高,把《武林外传》都给甩在身后,算是大成功,带出了象牙山宇宙的雏形。
到了第二季,赵本山敏锐地全盘接管了这个IP,加入了大量的他最擅长的喜剧段落,他和范伟的戏份也激增,片尾的制作班底也不再是“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”,而变成了“本山传媒”。
要知道,那几年,赵本山和范伟是全国最牛的喜剧人,2008年第二季是在万众瞩目下开播的,仍然在央视一套播出,比第一季更牛,播出时收视率狂飙,超过了同期的《闯关东》,最高收视率甚至超越了《新闻联播》。
也是在那时,《乡村爱情》的制作方是最膨胀的,导演还放话说要邀请周杰伦来演小流氓。不过周杰伦没来。
后来,《乡爱》的续集越来越多,从央视播出变成了地方台播出,后来又成了网剧,影视剧生态也产生了巨大变化,它的热度也随之下降。
十五年的历程中,编剧、导演、演员都经历过变动,本山大叔自己也是起起伏伏、两鬓斑白。所以《乡村爱情》的呈现水平时高时低,很多剧情走向也是有点莫名其妙,尤其后面几季口碑不咋样。
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,那就是剧中最关键的一些灵魂人物,仍然坚守岗位,并且十五年来兢兢业业地演出。
这带来一个很惊人的效果,那就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岁月流逝的痕迹。剧中的人物仿佛就成了我们身边的人,我们见证着他们一路长大(变老)。
年轻一代的演员最为明显。比如傻乎乎的刘英,当年还是个花红柳绿的黄花大闺女,现在胖了,也漂亮了,如今在剧中也是两个娃的妈了。(乱入长相似刘英的黄一芝)
土妞变时髦,是所有年轻女演员的最大变化,第1、2季的香秀皮肤黑黑的,像是宋小宝他妹,现在也变得很美很水灵。
年轻一代的核心人物王小蒙,一开始找的是舞蹈演员王亚彬,她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,是国家一级舞蹈演员,演王小蒙时22岁,当然,除了“王小蒙”,王亚彬一个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《十面埋伏》中章子怡的舞蹈替身。
王小蒙是《乡村爱情》的女主角,她和谢永强的青春之恋当年也算是养眼感人。
虽算不上美人,但胜在气质淳朴干净,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善良和温暖的美感。
王亚彬演了前两部的《乡村爱情》,王小蒙的角色让她名气大增,2008年是《乡爱2》最巅峰的年份,当年春晚,她作为领舞开场。
到了第三季,王亚彬就离开《乡村爱情》。之后就彻底远离了喜剧,考了北舞的硕士,依然在跳舞,每日苦练,并且成立了一家舞蹈工作室,现在做了舞蹈剧的导演,成绩斐然,2016年成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历史上第一位受邀委约创作的中国编舞。
毕畅比王亚彬漂亮,浓眉大眼,但也失去了这股淳朴劲儿。
毕畅是二人转演员出身,2004年加入辽宁民间艺术团,偶然一次机会和赵本山同台,被其赏识,出演过本山传媒的多部作品。
王小蒙是一个重要角色,但王亚彬的演绎更艺术化和氛围感,太深入人心,毕畅接手之后就不太顺,也是担着骂名一路演下来,第三部一开播就收视率大跌,也是很打击人。
当然随着剧中时代的发展,她也经历了由土变洋的过程。王小蒙在剧中是一个女强人,经营着豆腐企业,所以她的“洋”也不是纯粹的时髦,颇有种乡镇女企业家的半土半洋的范儿。
现实中的毕畅虽然漂亮,但弱点是读书不多,恋爱脑也严重。
成名没多久就嫁了富商,孩子生完了,才发现富商人品不咋地,老公赔了钱,坐了牢,毕畅也离了婚,成了单亲妈妈。
一开始,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帅哥吧,好歹也是精精神神儿的小伙子。
慢慢地……
渐渐地……
妈呀,原来的爷俩像爷俩,现在的爷俩像哥俩啊……
就这体型,真是感慨,这男人的青春,也是老短暂了!
和年轻一代的“换头”相比,老一代演员们倒还是很冻龄的。
你四哥还是你四哥,气质这一块从没输过。
广坤除了谢顶严重些,微微有点胖,基本没怎么变,广坤媳妇更是如此。
扮演刘能的王小利后来得了肝病,因此换了演员(王小利的徒弟),灵魂尽失,但也有说王小利身体康复之后会重新回来。
王云呢,永远虎虎的,就是频繁地换发型,热爱小卷,单看脸的话也没啥变化,不过这发型都不咋好看呀。
扮演谢大脚的于月仙,当年演第一部的时候才35岁,还很年轻,本身也是美人,她说为了这部剧刻意增肥,但有时候眼角眉梢流露出的都是小女人的憨态。
从35岁拍到50岁,越往后,谢大脚的“大妈”气质就越明显,也是感叹一个女演员最成熟、最黄金的年龄都贡献给了这个角色,令人唏嘘。
当然了,本剧的灵魂人物赵本山是一年年地老了。
赵本山最出彩的戏份在第二季,那时候他在拼命地追求谢大脚,和范伟表演了加长版的春晚小品,也让咱们见识到城乡结合部的霸总挥金如土的气质,让人大开眼界。
如今,赵本山满头白发,身材也瘦了,后面的戏份也是越来越少,而且,就这岁数,根本也谈不动恋爱,追不了女生了……
当然了,在剧中赵本山虽然没追到谢大脚,但他后来娶了个更漂亮的老婆,还是从上海回来的洋气女士。
这位“杨晓燕”那也是相当亮眼的存在,十分恰当地演绎了什么叫“风韵犹存”,导致她一出现,基本上没人看戏怎么样,全都在看她的身材……
这么多年过去了,杨晓燕的冻龄之术也是惊人,保养得非常好。
除了剧中人物的外貌变化,十五年来,象牙山的整体状态也在一年年地变着,原来大家都睡炕,现在条件好了,家里都布置得像模像样,和城里的家庭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。
以前发展经济,靠村主任到处拉投资,拉赞助,现在象牙山全员开网店,搞直播。
连刘能媳妇都会美图秀秀了,这时代发展太快了……
那些常看常笑的名场面
《乡村爱情》的搞笑气质是从第二部开始的,本山传媒大量使用了二人转的表演手法,塑造了东北F4的土味人设。
亚洲舞王的表演是很多人“梦开始的地方”。
刘能的“一脚定位”也是特别狠。
赵四是剧中最为荒诞的角色之一,他夸张的肢体表演和扮丑,有时会被说成低俗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表演确实很上头,流传成表情包之后就更具代表性。在B站,“亚洲舞王”的视频是最鬼畜、最受欢迎的。
在漫长的13部电视剧里,赵四和刘能这对最具笑料的活宝,贡献着一个个名场面。
请欣赏赵四漂移、脚刹。
赵四骑自行车。
赵四弹跳式摔跤。
跳得太逼真,搞得这位演员都笑场了。
赵四想吃早茶。
而赵本山和范伟扮演的王大拿&王木生父子也是十分逗趣。
王大拿,原来是修水库的民工,后来在外地开办木材厂、承包煤矿挣了钱,成了大款。丧偶,有一个35岁的儿子王木生,大舌头。爷俩都是单身狗。
王大拿有钱,且是那种土到极致的大款。开的是88888牌照的奔驰,电话号码也是一串8。
第一次见谢大脚,热得金链子都藏不住。
金手表咋也不走字儿了呢。
王大拿在商场里给谢大脚买衣服,也是堪称霸总追妻名场面。
提前说好了,要“不计一切代价花”。
选了一件貂,王木生夸赞像白雪公主。价钱可以打折,折后一万六千八。
王大拿一听不高兴了,打什么折啊。照两万收。
两万也不够,最后两万一千八成交的。
好嘛,到底是王大拿败家,还是王岳伦败家?
后来谢大脚穿着貂,王木生还做了首诗。
还感谢谢大脚给他爹带去了好心情……
范伟饰演的王木生舌头不好使,但就一个爱好就是作诗,走到哪作到哪。当然也有卡壳的时候,后来他遇到了心仪的王小蒙,献给王小蒙的诗就卡住了。
谁说女子不如男,后面就作不出来了,一大堆人等着王经理继续诗兴大发,等着等着,刘大脑袋都睡着了。
当然,最后还是作出来了,第四句是啥?《乡爱》粉丝应该还记得吧……
《乡爱》整体的风格就是如此,接地气的表演,东北式的包袱,男人们耀武扬威,但背地里又怂得狠。刘能就曾经对谢大脚动过贼心,却始终没有贼胆,老婆一来,立马怂掉。
他早年间喜欢没事就喜欢到大脚超市里撩妹。
老婆追来了,才结结巴巴地说要买烟。
谢大脚,一个并不怎么幸福的乡村女神
最后终于要说说谢大脚。在《乡村爱情》里,谢大脚被塑造成全体村民的女神形象,她漂亮也热情,和每个人都合得来。
虽然有着农村妇女的土味,穿衣打扮大红大绿的,还经常戴着红手套,但这样的举止做派在农村已然是“鹤立鸡群”。
所有的中老年男人都喜欢和她在一起,记得王大拿来村里投资,开车到大脚超市,奔驰里走下来的三个男人,都喜欢谢大脚。
按理说,这样一个女人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风不检点,尤其是农村思想保守,又到处充满议论和流言,谢大脚是个离异的美丽女人,又开着超市,几乎是村里最人来人往的地方。
可是于月仙扮演的谢大脚,似乎和“不检点”丝毫不沾边,可以说,她的形象是编剧心中能想到的最完美的农村女人的形象。
比如她非常直爽,爱恨分明,干什么事都光明磊落,从不藏着掖着。
她和王长贵暗生情愫,交往多年,王长贵是村主任,倒显得偷偷摸摸,害怕别人说三道四,影响自己的事业前途。
谢大脚倒毫不在意,大大方方。
王长贵为了让王大拿来投资,明知道王大拿对谢大脚有好感,也不阻拦,甚至让谢大脚好好去陪他。
谢大脚也是刚烈得把他们都打跑了。
这一拳,好家伙,谁说女子不如男……
后来王大拿得寸进尺,抓着谢大脚的手不放。
是谢大脚硬逼着长贵,对王大拿坦白二人的关系。
所以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谢大脚是毋庸置疑的好女人,男人喜欢她,女人也喜欢她,她对朋友仗义,充满正义感,对待感情一心一意,对继女香秀视如己出。
可事实上,这样的女人却得不到太大的幸福。
王长贵象征着农村男人们的部分形象,人当然也没有坏心,老实本分,但也有点窝囊,而且他更看重村主任的官职,挂在嘴边动不动就是“前途”,一心想去镇里上班。
他当然也爱谢大脚,但远远不能付出与谢大脚对等的爱。不少农村的现实就是如此,一个男人疼老婆无可厚非,可是再疼也不能出格,更不能影响工作呀!
千百年来年农村的夫妻关系是僵化的,妻子养儿育女、孝敬公婆、顺从老公是天职,而丈夫只要还对家庭负责,不惹事、不搞三搞四,就已经是个优秀的丈夫。
而谢大脚显然有着更高的期待和对爱情的畅想。
谢大脚和王长贵经历过充满波折的恋情,分分合合好几季,最后虽然结了婚,但是王长贵还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,拿家里的钱去资助大学生,不顾及谢大脚的感受;调到镇里去工作,谢大脚伤心,长贵也没什么话说。
现实中的于月仙去世的消息更让“谢大脚”这个角色有种不可言说的哀伤。
在现实里,于月仙没有儿女,生命戛然而止;在剧中,谢大脚也没儿没女,稍微有点区别的是,她的老公王长贵生命戛然而止。
王长贵勇做好人,牺牲自己,成为全村人的英雄,只剩下谢大脚一个人哭得不能自持。
长贵死后很久,谢大脚还是要在他墓前哭诉。
后来编剧为了延续剧情,让王长贵“起死回生”,又编了一个新角色,叫黄世友,和王长贵长得一模一样,让谢大脚心生涟漪。
这种“替身文学”的手法确实很老套,这也是《乡村爱情》后面剧情狗血的原因,但也正是这个桥段,让谢大脚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,因为我们发现,全村人都在齐心合力保护谢大脚、支持谢大脚。
大家一起去摸清黄世友的底细。
设身处地地为大脚着想,不想让她受欺负。
给黄世友开会,表明大家对大脚的爱护之心。
而剧情演到这里,仿佛也是于月仙的完美落幕。
于月仙也一样收获了至亲朋友们的极高赞赏和深情怀念,剧中谢大脚是个好朋友、好老婆、好后妈,也是全村人的好大脚;现实中的于月仙同样如此,对亲人奉献,对朋友仗义,十足十的大好人,对甚至在很多朋友口中,她“保留着当今非常罕见的美德”。
▲于月仙有一个弟弟有先天性脊柱侧弯,病情很重无法站立,于月仙为此放弃了生育,一心一意照顾弟弟,赚钱给弟弟做手术,如今弟弟已经能够站起来了。
谢大脚是《乡爱》里的灵魂人物,而我个人则对其中一个片段印象深刻。
那时王长贵要调去镇里工作,想要带谢大脚一起走。村里的老少爷们不舍得她,过来挽留,王长贵还吃醋,你魅力真大啊。
谢大脚不想走,但也舍不得王长贵,纠结犹豫。王长贵下了最后通牒:“我问你最后一句,你走不走?”
谢大脚伤心但坚定地摇了摇头,那一刻,也许她是第一次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做出选择。
嗯,谁说谢大脚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起码,她真的很有勇气啊!
于月仙和王亚彬一样,对《乡爱》有种难以言说的感情,一方面《乡爱》的确赋予她们名气,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;另一方面,作为中戏表演本科毕业生,于月仙显然对表演有着更高的追求。
她年轻时是美女,而且既学过表演又有舞蹈功底,外型是美艳这一挂的,大学毕业后想走的一条正统的表演路子,也演过不少爆款剧。
比如《西游记后传》里的陈五真,算是知名度很高的角色了。
但从天而降的《乡爱》仿佛是命中注定的缘分,当年只是想靠着赵本山的名气火一把,谁也没想到这部剧一下子拍了15年,把于月仙牢牢地绑在了“谢大脚”的身上。
无论是现实中的于月仙,还是荧幕里鲜活的谢大脚,她们的命运让我们有一种深深的感慨——
中国依然有很多女性以“无私奉献”为美德和己任,一个善于自我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女人,最能够得到社会主流的称赞,比如那些无私帮助弟弟的姐姐们。
“奉献”可以,但独独让女人,让姐姐奉献,这后面就有许多可疑的地方,因为“奉献”后面的一个词就是牺牲啊,当一味鼓励姐姐们牺牲自己,奉献给弟弟才能得到褒奖,这不就是一种隐形的盘剥么。
于月仙最让人感伤的地方就在这里,很多媒体都叙述了她从小生活在“重男轻女”的家庭里,尤其弟弟生病,她作为姐姐更是毫无怨言地扛起了照顾的重任,为了挣钱为了事业,甚至牺牲了自己当妈妈的权利。
于月仙和弟弟曾经合著过一本书叫《爱与被爱,让我们勇往直前》,作家叶倾城在微博中摘录了几段,让人看得发冷。
上滑查看全部
一个从小就不被爱,不被重视,长大后肩负起养家和治病重任的“大姐”,世界像雪洞一样。
这样被人忽视的女孩,长大以后往往会加倍地付出,对亲人无条件无原则的付出以换来旁人的肯定,成为奉献型的姐姐,总想做好一切的老好人,惟独忘记了她们自己。
于月仙死于车祸,据说是因为半夜赶路,要拼命赶场下一个活动,不慎发生意外。拼命工作,拼命赶场,这一辈子她从没想过为自己做点什么,只有在不断的奉献和帮忙里她们才找到了自己的意义。
在《乡村爱情》里,其实这样的女性比比皆是。
谢大脚算是对自己好一点的,她喜欢穿漂亮衣服,说话做事也直爽,对感情的要求也能直接提出来。可在本质上说,她也是一个于月仙式的、让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好女人,因为她为整个象牙山奉献着,为王长贵奉献着,为香秀奉献着,为所有的村民奉献着热情。
所以,这也是这部剧的奇特之处。
它一场场地拍、一部部地播,没人想过它会有多么意义深厚和伟大,大家只是想拍个农村人爱看的、中老年人爱看的,乐呵呵的剧集。
可十五年过去了,剧中人在缓慢的岁月流淌中,蓦然回首,才发现人生已经过去了这么久,世界已经变化那么大,象牙山早已不是原来的象牙山,一茬年轻人成了中年人,又一茬新的年轻人冒出来,他们共同呈现着巨大的岁月变迁之感;
同时,一位女演员的突然离世,也让她在剧中饰演的角色透露出某种悲情的人生巧合,更让人心有戚戚焉。有时候,喜剧和悲剧只在一念之间。
而《乡爱》本身也经历着某些不自知的自我变革。
如今回过头来看,《乡村爱情》很难被单纯地界定为“农村戏”,它的传播非常广,经典的搞笑片段在B站上有着超高的播放量,所谓“东北F4”的名场面至今也没有过时。
乡爱宇宙拥有众多粉丝,而这些粉丝们从50后、60后绵延至80后、90后。
2015年腾讯第一次买下《乡爱》的版权时,甚至收获了点击量顶峰,《乡爱》上线3天破亿、观看会员量超千万,其中18-29岁的观众占 73%,17岁以下的占 11%。
所谓“土到极致就是潮”,谁能想到乡爱也出了盲盒?这样的发展方向,似乎也是第一部《乡村爱情》始料未及的。
所以,这大概就是《乡村爱情》系列最重要的意义,相比起“艺术”,它更重要的功能在于“陪伴”和“记录”。
记录生活的变化,记录农村的变革,记录观众的喜好,也记录个体的命运波折,甚至在13部剧集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台词、人与人的故事中,我们也能梳理出整个时代的脉络。
同时,它也悄无声息地陪伴着每一个观众的人生变化。就像于月仙在微博里问到:“您是从多大开始看的?”细想一下这个问题,还真的是很久远。
我在2008年左右和我妈一起看,那时我刚参加工作,还没结婚,生活清闲。电视上播,我们娘俩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看,一年年的,毫无知觉地倏忽而过。
也不知道从何时起,不再看了,也许是工作忙了,结婚了,生孩子了,再也没那个轻松的心情去追剧;或许是电视台不播了,改成网剧了,中老年人也没机会看了。
但神奇的一点是,就算长时间不看,偶尔看上一两眼,剧情也能接上。记得前不久还听我妈念叨,“谢永强怎么瘫了?也不知道咋回事。”
是啊,陪伴15年,剧中人和观众们一起经历生活的风霜雨雪,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邻居和朋友。土也好、俗也好,欢笑也好、流泪也好,能共同经历,一起坚持,就值得吧。
能有这样的电视剧,于月仙也好观众也好,都是幸事。
所以,大脚婶儿,您走好,有您相伴的这十五年,我们会永远记得的………
作者:伊莎贝拉
责任编辑:毛伊豆、Miss H
出品:蓝小姐和黄小姐
文字原创,配图来源于网络